当前位置: 首页 > 情感散文 > 正文

持续写作整三年,我得到了什么?

来源: 西部文学网 时间:2021-07-13

原创: 高原麦客 

 

今天注定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一是西方人的传统节日“圣诞节”,虽和我们东方人没太大关系,大小也算个节日。二是按写作的起始算起,截止今天正好满三年。无论怎样,总得有点仪式感。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由衷感谢三年来一直陪伴我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感谢你们的关注、你们的鼓励、你们的赋能,如果没有你们的外在回馈,我想我很难走到今天。更要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理解和无限的宽容,没有坚强的后盾,没有轻松适宜的写作环境,我不可能写到现在。

 

要感谢持之以恒的自己吗?我觉得大可不必。通过三年的写作生活,我发掘、养成和打磨出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坚持不懈、特立独行、深思熟虑的自己。有时会忍不住自问:“写作三年,我究竟得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似乎我还是原来的我,除了脸上的皱纹更加明显,身体发福之外,并没太大变化。

 

三年来,共计写作1070天,仅25天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不得不中断写作。截止现在,我都承认那些文章没什么质量。完全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心理的疏导,自我的疗愈,以及个人思想的梳理和总结。对别人有用,或者把一份时间重复出售很多次,改变自己的生存现状,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即使这样,我依然觉得有必要坚持写作。也因为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的一段话: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的很直接、很低成本的方式。所以选择持续写作,就是选择了持续成长。

 

选择写作就是选择一条异常艰难而孤独的路径,我能理解那种写不出来时焦灼、矛盾、复杂的心理,就像一根梗在脖子上的刺,让你憋闷又让你坐卧不安。

 

我不肯定自己能坚持多久,开始也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心里想着,写哪算哪儿。那时候内心总是有个声音,在不断的告诉自己:“你是一个没有毅力的人,一旦中断,有可能会永远的中断。”所以不让自己停下来,就像程序的开源代码,被深深写在大脑里。

 

从一开始,我就有一种后怕,怕自己有一天会中断。那样的话,我会爱上中断,到很后会变成前功尽弃。不中断就变成写作的前提条件,也变成了底线。即使时间紧迫,也要勉强自己写几十个字、几百字。

 

因为上面的原因,前两年,我强迫自己持续不断的日更,几乎没有中断一次。我不想欠自己的账,更不想做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我明白,在习惯没有养成之前,任何外部的干扰,情绪上的波动,理由充分的借口,都可能让写作功亏一篑。

 

有人曾经问我:“写作对你真的那么重要吗?不写不行吗?”还真的不行。在我看来,我一直是个一名不文、没有任何特长、甚至是一个行动和思想双重残疾的人。我没有别人的聪慧,没有更多的资本,没有有效的人脉圈,没有什么能拿出手的作品。似乎只有通过写作,才能积累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想明白一件事情,有一天如果我走了,留不下任何东西在这个世界,就像我从来没来过这个世界,这是一种巨大的悲哀。而当我明白写作是生命的延续,是对抗死亡的很好方式,瞬间我竟然能从容的直面死亡带来的痛苦。

 

一个人之所以害怕死,大多来自意识上的虚无感,怕自己的所思所想不能被另外的人看到、读到。一个人也许并不能伟大,也并不会制造更大的个人影响,但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并把一些好的方法、经验、智慧传承下去,就能证明灵魂的存在。至少那一刻,你会被某个人发现。

 

写作就是让自己的思想,通过精致的文字得到延伸。就像007的创始人覃杰所说:“写作很简单、很直接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当年是如何思考,如何处事,如何抉择。”这可能是很简单很朴素的目的。

 

重新开始写作,并把写作当成一生的事业来完成,完全是受到了某种启示和召唤。有时想想,这不就是二十七年前中学语文老师无意中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么?如今它才破土而出。就像传说中说的那样:“每个人命里有个东西,看你能不能捡起来。”写作不就是被自己无意弄丢的东西,我只是把它重新捡回来。

 

截止现在我依然清晰的记得,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上课铃刚刚停止,语文老师抱着一摞作文本走进教室。他微笑的眼神看上去高深莫测,少有的慈祥让他的形象瞬间变的异常温暖。

 

到现在我依稀记得他看我的眼神,就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他收回眼神和蔼的看着全班同学,说:“我教书二十多年,今天终于发现一篇难得的佳作。这篇文章就出自你们中间,出自一位名不经传的同学之手。这篇作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如行云流水一般。”随后,语文老师大声阅读了我那篇作文。

 

不可否认,当时老师对我的表扬有夸大的成分,但对一个平时学习成绩不怎么突出的差等生来说,无疑是一次扬眉吐气的日子。*一次发现,自己竟有写作的天赋,自己竟然不知道。

 

二十七年的时间犹如白驹过隙,上学、过早的走上社会谋生,再重新上学,就业,结婚,期间各种变故。生活犹如一列疾驰而过的高铁,还没等我仔细琢磨,用心体会,已经驶过人生很美好的时节。

 

按理说,我生活在一个四线城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一份还算舒适的工作,能走到今天也算圆满。但冥冥之中,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我明白这不是我想要的,我究竟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不知道。

 

现在看来,如果没遇见「得到」,没有遇见李笑来,以及后来“007不写就出局”和他的创始人覃杰,还有自由作家日更群以及创始人张胜萍,等许许多多的牛人以及牛人写的文章和开设的专栏,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主要原因,可能因为自己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很久以前在QQ上写过几篇文章,更多的来自写作上的冲动。我一直认为写作需要灵感。十几年下来,写的文章超不过四十多篇。可能因为在那个浮躁的年代,写作被人认为是“务虚”的事情。喜欢写作的人,因为敏感、浪漫、想象丰富,被很多人称为“文艺青年”。

 

那是对写作很大的偏见,也是对写作人很大的侮辱。有相当一段时间,我内心是排斥写作的。写作不能当饭吃,不能升官发财,还要浪费那么多时间,实在是一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在公司,也因为工作需要,会写一些短小的信息报道,抱着完任务的心态。

 

这么多年下来,写作于我,就像一个初恋的情人,虽然早早相识,可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时好时坏,时爱时恨,时见时分,时远时近,但始终又藕断丝连,之间的经历可用千转百回来形容。

 

即使这样,我依然认为写作应算自己很擅长的事情。也许每一个人心里都装着一段不切实际的梦。就像高晓松说的:“每一个中年胖子的内心,都住着一个一尘不染的翩翩少年。”即使我到现在依然一事无成,那又有什么?至少我还有机会。

 

三年的时间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似乎经过刻意练习,写作早已植入大脑,成了一种自然反应。只要是闲着,我就应该写点什么,只要是闲着,我就能写点什么。写作不仅靠灵感,而变成一种正常的工作。

 

懵懵懂懂的起步,到一路跌跌撞撞,到遇到各种瓶颈,有时就像一个面临难产的女人。我不否认,我逼过自己,从没放过自己,甚至深深压制过自己的人性。如今看来,一切都理所当然。那座你必然要翻越的大山,没有能绕过它的捷径。笨笨的前行,一步一个脚印,是很好的方式。

 

持续写作整整三年,我得到了什么?截止现在,我觉得我依然是我,只是生活有了规律,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就像是内心装着一本属于自己的账户,我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存入账户的资本。

 

就像笑来老师说的,想要干成某些事情,应该把努力、勤奋、坚持字眼彻底的从大脑里删除,给你正在做的事情赋予一个重要且重大的意义。我给写的文字,都在心里标了价位,每个字一元钱。也就是说,如果我一个晚上写一千字,就是赚了一千多块钱,多写就是多赚。

 

在这种心理暗示下,首先解决写作动力不足的问题。现在偶尔翻看账本,三年的时间,我写的文章约超过二百多万字,也就是我的账户已存入二百多万块钱。虽然这些钱不能当成现金去花,可它确实已成为人生非常重要的一笔财富。

 

我得到了什么?花费了时间,我得到了作品;消耗了专注力,我得到了自律;减少了无效社交,我拥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虽然每天无比匆忙,精神却异常充实;虽然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却在不断的写作和阅读中一步步成长起来。

 

有个朋友曾问过我:“都这样的年纪了,还这么拼,究竟为了什么?”我说:“其实没什么野心。年轻时过早踏入社会,挥霍了太多美好的时光。我现在才明白,我应该把以前没看的书,好好的看一遍。把没走的路,走一回。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仅此而已。”

 

写作整整三年,不是终点,而是又一个里程碑。写作不为什么,只为平淡的生活制造一些乐趣。如果我写的东西对别人有用,就算为社会做了贡献。如果无用,全当自己写字解闷。

 

写作是一种本心的修炼,时时内观自己,让身体与灵魂始终同步。哪来那么多为什么?人要是太在乎价值和意义,就会失去更多。我就是喜欢写,想要写,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没有原因,就这么简单。

颠痫病能治好吗
北京能治疗癫痫病的医院
癫痫病怎么治疗才很好

优秀美文摘抄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