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友情散文 > 正文

早餐

来源: 西部文学网 时间:2021-07-03

早餐

早餐,也叫早点,在广州,叫早茶,在我农村老家,都叫早饭。小时候,就在农村注,早饭是我一天里的*一个兴奋点。那时,我很爱睡懒觉。要是没有早饭的诱惑,太阳老高了,还要赖在炕上不肯起床呢。妈妈天天起得很早,起来后,顾不上梳头洗脸,就要抱柴、烧火、熬粥。等我想来的时候。粥锅还在咕嘟咕嘟的冒着热气,粥的香味已经扑入我的心里了。“洗洗脸,自己盛粥。”妈妈下过命令,就去梳头洗脸了。我草草地洗把脸,拿起马勺,盛一碗粥就喝,粥很热,要用筷子搅一搅,嘴里发出“呲了吐噜”的响声。一碗粥入肚,心里暖洋洋的的,夏天放假,我要干农活儿,活儿一累,早饭时,还要加上半个窝头。吃好早饭,上午半天干活就有劲儿。那时,正赶上“糠菜半年粮”的困难时期,早饭曾经给了我活力,使我至今追念它。

早饭催人早起,贯穿我的若干年的生活。后来读书,发现有人竟然提倡“迟起的艺术”,清代李笠翁说:“未起之前。先卧听窗外鸟叫声。”我想,鸟叫固然好听,可肚子里的咕咕叫却更让人难受。五四运动时期的大散文家梁遇春,也提倡“静听流莺的巧啭,细看花影的慢移。”的主张。我试过,只是肚子“咕咕”叫着反对,看来,还是吃好早餐更合乎实际。“一日之计在于晨。”曾国藩说:“人生做事,从早起起。”此言甚有见地。早餐催人早起,就是催人奋进。吃得饱,精神好,享受晨露朝霞,多有诗意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这句话,说的就是大自然不可改变的规律。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一日三餐,从古至今。可见早餐是合乎规律的。规律就是节奏,就是生活的韵律。早餐,犹如一支曲调的*一个音符,往往是舒缓的、悠闲的前奏,决定着这支曲调是否悠扬悦耳好听。没了早餐,午饭就会狼吞虎咽,自己的肠胃也会叫苦不迭的。

近十几年来,住在通州市区里,吃个早点可就方便多了。要想吃的干净舒服,很好到通州南街口上的小楼饭店。那是一家老字号,早点的品种多,制作的也透着地道。有几样小吃,在京东地面上是很少见到的。例如,糜子面的面茶,黍子面的炸糕,发面大火烧、焦圈儿、薄脆、螺丝转儿。都是可口的美味。在通州,这样的老字号倒是不多,可不起眼的小吃店倒是随处可见。早点店品种也是大同小异。那就是老三样:油条、老豆腐、混沌汤。做工不慎考究,卫生条件也差强人意,但早七点人们,还是照样前来就餐。其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早晨忙忙活活,还是就近节约时间。二是,油条、老豆腐的滋味也的确不错。我也经常光顾这样的早点摊儿。一吃上刚刚出锅的油条,就觉得大饱口福,似乎胜过海参、鱼翅了。

我每一回吃早餐,总有一种骄傲的感觉。似乎我的社会地位一下子升高了几节。看看迟早点的食客,吃的都津津有味儿。一问才知道,有的是国企干部,有的是私企老板,有的是居委会主任,有的是中小学校长。。。。。我作为一个平头百姓,能和他们在一块儿共进早餐。实在是一种幸福的自豪。真要到午饭时,我可就没有这般神气了。有人可能以鲍鱼海鲜佐餐,我狠狠心才能吃上辣子鸡丁,或者肉丝炒冰。咳!那那是没法比的。我想,这是早餐店很大魅力吧。

在通州城内,吃的全是中式早餐,油条、烧饼,吃了几十年,很少有人说吃腻了。这和我小时候妈妈熬的棒子渣粥差不多,尽管一天早晚喝两顿,从来也没吃够。油条,过去叫过油炸鬼。取油炸秦桧的寓意。可见流传之久远。后来,又改称油饼。如今为了省工,又变成了油条。样子不同,味道是差不多的。近来有人说,持有炸弹食品能使血脂增高。我看,大多数食客不为之所动。早点摊儿上吃油条的依然不少。对于大饭店里的西式早餐,我是实在不敢恭维。尤其是比萨饼,粘糊糊的,简直难以下咽。食者,大多是追新潮的年轻人。他们大概是,面对比萨不为吃,在乎显示时尚品味也。何为美味佳肴,我的理解就是“顺口就好”,吃饭赶时髦,肚子不一定真的舒服。有一回,一位老板请我吃了一回燕窝粥,我觉得比我妈妈奥德棒子渣粥,好不到哪儿去?

一提早餐,我的兴致就起来了。随意写了这么多文字。我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劝劝一些人,别忽视早餐的功用,吃好早餐,就是珍惜早晨。国学大师钱钟书说过:“在有职业的人眼里,早餐是今天的开始,吃饱了才能工作。”说的很平实,却说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

哈尔滨哪里能治癫痫
癫痫要怎样治疗
沈阳看癫痫的医院

热门栏目